烧结烟气脱硫一直是钢铁业环境治理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明确要求,钢铁业实现全脱硫。尽管如此,由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标准迟迟未定,推广脱硫装置仍面临重重困难。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人士透露,在经过多年征询意见后,今年年内将推出钢铁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标准,钢铁企业在选择烧结脱硫技术上将“有法可依”。
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二氧化硫、吨钢烟粉尘、吨钢化学需氧量、吨钢氨氮分别为1.53kg、1.1kg、0.06kg、0.006kg,比2010年分别下降2.5%、2.7%、18.7%、8.9%,排放总量基本得到了控制。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人士表示,虽然石油裂化管业环保成效显著,不过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方面,主要是烧结烟气脱硫的实施、废气无组织排放的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的改进、焦化废水零排放的实施、城市钢厂的环境综合整治、中小钢铁企业的环境查漏补缺等。
“‘十二五’期间钢铁环保治理重点依然是烧结烟气脱硫。”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节能环保中心主任程继军表示,目前,钢铁行业执行的大气排放相关标准主要依据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窑炉排放标准等,具体针对钢铁行业的排放标准一直在制定之中,其中有几项争议较大,比如烧结烟气脱硫排放浓度指标。http://www.myhejinguan.com/
“标准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烧结脱硫技术可行与否,也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规模。”程继军表示,“目前行业已经对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有了初步共识。该指标此前在1500mg/Nm3在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左右,当前业内新建装备的排放浓度约200mg/Nm3、现有设备约为400mg/Nm3。未来制定的排放浓度约为200mg/Nm3。最终排放指标将在今年公布。”
不过,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处于“微利”局面的钢企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压力。据业内人士计算,单纯的末端治理成本约占企业总投资的12%-15%,而当前环保理念已不仅仅局限于末端治理,投资占比将更大。
专家指出,钢铁行业推行环保治理存在诸多难点,原因主要在于国家的监管力度还需加强、经济可靠的技术依然有限,此外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企业都应该付出必要的环保成本,营造出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使环境友好的企业在成本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挫伤企业的环保治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