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内物流行业终于“扬眉吐气”。
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从高层认识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会议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对本报记者谈道,此次提出物流、振兴物流是国家从高层认识到物流作为支撑行业的重要性,倘若没有最后这一项物流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前面九大产业振兴规划都将会有发展瓶颈。
何黎明举例道,2008年我国GDP约为30万亿,物流业总额90万亿;换句话说,一个单位的GDP就需要三个单位的物流。显然,如此大幅度下,只有国家拥有了发达的物流业才有可能更好地降低产业成本,提升发展效益。
尤其对于钢铁行业,多年来我国12Cr1MovG合金钢管流通领域的现代物流一直处在蓬勃发展之中,但钢贸企业的物流成本却迟迟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中国钢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达20%,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8%~10%。
“这主要取决于钢铁物流产业链能否很好和谐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虞瑞泰介绍,目前国内钢铁制造企业约4000余家,从事钢材贸易企业高达25万多家,钢材市场近663家,钢铁业内担保公司约500家,占到全国的16%。另外,2008年全国物流总量约达290亿吨,其中钢铁物流总量约45亿吨~50亿吨,预计2009年全国物流总额将达到110万亿左右。钢铁物流业的有效发展是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的。
从发布的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来看,钢铁、物流分别位居“一首一尾”。可谓“有头有尾”,张明激动地谈道,倘若这两大产业能够合理结合,真如十大振兴产业中那样首尾贯穿形成产业链条,共谋发展,定将创造钢铁物流领域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国资委不但不会放手,而且还要做大做强,提高集中度,提高铁矿石资源等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各央企早已摩拳擦掌,直奔二线央企和地方钢企。
作为地方国有钢企,很多都是一市乃至一省的财税大户,地方国企很难将这些企业拱手相让,要么像山东和河北那样抱团取暖,抗衡央企重组或在重组中提高砝码,或者像广西,广东的钢企那样,早点寻找央企作为靠山,利用央企的政策优势发展地方钢铁实力。
央企与地企的博弈充满悬念,但它更像一个财政问题,如果中央政府继续在财政盈余的大道上高歌猛进,而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濒临破产的局面下继续捉襟见肘的话,央企收购地方国企,轻而易举。另一个变数是,中央政府是否愿意将部分权力下放,比如钢铁项目的审批权,如果地方政府还不能获得这个权力,或者说变相获得这个权力的风险太大,比如说像常州市政府私下支持铁本钢铁发展而受到严厉的处罚一样,那么地方钢企抗衡央企的筹码还是不多。
除了国有企业,外资和民企也在钢铁业切开了一角。以建龙钢铁和复星钢铁为代表,这两家有着血缘关系的民营企业北上并购吉林铁合金,天津12Cr1MovG合金钢管集团,南下并购南京钢铁,海南钢铁,以市场为主导,迅速做大。现在,民营钢铁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www.myhejing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