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钢价何时能够反转,多位钢企与贸易人士表示,宏观经济走势已经成为钢价走向最为关键的因素。一些资深行业分析师认为,中长期来看,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加快建设,钢材总体需求并不会大幅降低。但是,钢材市场已经在强烈的心理冲击下陷于低谷,反弹无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随着旺季效应的逐步淡化,8月份市场42CrMo合金管价格本来就面临着回落的风险。而2010年情况尤为特殊,一方面是地产行业还在遭遇调控,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在出现高位回落。需求自身的放缓叠加淡季效应,2010年的淡季可能会使人更为担忧。虽然8月份出厂价小幅下调,但由于近期现货市场价格下滑幅度也较大,所以公司与市场价之间的价差依然维持在高位。如果现货钢价出现进一步下调,那么公司产品出厂价和市场价价差会继续拉大。
在业界,宝钢的价格是其他钢厂制定出厂价的“风向标”,因此备受关注,料此后鞍钢或跟进调整。除了宝钢,一些建筑钢材为主的生产企业13日也继续下调产品价格,如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将棒材和线材产品下调50元/吨,日照钢铁也将高线价格下调80元/吨,盘螺价格下调50元/吨。
为什么不改变当前的定价模式?笔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很多钢贸商,很多人比较茫然,他们的思维对于“买断代理制”已经成为定势,想到改变也觉得不可能,一些有远见的钢贸商认为出现这一不对等的局面,在于钢厂处于市场强势地位,所以,钢材定价方式是向钢厂倾斜的。说到底这是一场利益之争。而目前,钢贸商还没有足够力量去讨价还价,因此这种定价机制在短时间内没有可能改变。
综合外电7月15日报道,日本钢铁联盟(JapanIronandSteelFederation)表示,5月日本钢铁产品订单年比跃升24.3%至570万吨,为连续第8个月年比实现增长。
国内方面。5月工业设备用钢铁订单增长180%以上,汽车用钢铁增长51.1%,建设项目用钢铁增长10.5%。但这些数据仍较金融危机前水平低20%到40%。
既然无法改变当前定价机制,大家就内部竞争。这种竞争在钢价不景气时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终端需求不足,各家都急着卖货,来个单子大家就互相杀价,直到抢到为止,这里没有行业的管控,只要你能赔的起。如果照这样下去,伴随着这一轮钢价调整,有不少小钢厂要倒,又何尝不是有许多小钢贸商也要倒下。
根据西本新干线发布的会员指导价,对比南北的钢材价格,仅以φ10二级螺纹为例,上海地区报价3910元,北京地区4310元,广州地区4370元,差价一目了然。昨天工信部公布百万吨以下钢企将被淘汰,之于钢贸商同样如此,如果不首先从自身改变,“淘汰”将是一个很刺眼的词眼。
但再镇定,也无法逾越生死关,今年以来国内钢价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终于让很多钢铁贸易商们坐不住了。开始于4月中旬的这轮钢价大跌,让钢贸商在猝不及防中损失惨重。很多人发出了对当前“买断代理制”的不满。
当前规模较大的钢贸商大多是代理制,即先付款后提货。想做代理商,还要有一定的计划量,钢材一旦出厂,市场好了小赚,市场差了大赔,总之与钢厂没有太大联系。因为钢厂把持着钢价的定价权,钢厂制订的价格往往大大滞后于市场价格,这个差价就要有钢贸商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