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斡旋无果的情况下,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钢等在内的十几家钢企老总联名给总理写信,希望将进口铁矿石问题的解决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消息近两天引起广泛关注。
报道称,钢企要求强力行政干预铁矿石谈判。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相关人士的证实,联名上书的具体内容也并未曝光,但似乎澳洲政府已经将此解读为中国钢企希望政府能代表他们,在与全球铁矿石生产商之间的谈判中对商业分歧进行干预。
据当地媒体报道,澳洲贸易部长克林说:“我们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相应的我们要求中国的行动应符合市场准则。”他认为与力拓、必和必拓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国钢企“不应让中国政府介入谈判”。克林还补充道,中国投资澳洲铁矿石有助于缓解供应不足的局面,由此可见,解决铁矿石价格问题有很多方式
分析来看,利空因素有三个方面,1.钢材产能继续释放。2009年年初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多数钢厂和经销商蒙受重大亏损,整个钢铁行业普遍预期悲观,钢厂多数采取了减产措施,但由于2009年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强劲拉动,建筑钢材的需求逐渐显现,钢材价格意外出现暴涨,刺激钢厂产能迅速释放,即使是8、9月份钢材价格暴跌,也并没有导致钢厂明显减产。
社会库存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0年3月22日全国主要城市石油裂化管库存达到722.7万吨,而2009年3月20日为418.8万吨,年同比增长72.6%。在高库存已成为常态且为市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我们不应忽视去库存化的进程才能最终反映需求启动是否真如预期的强劲。
宏观经济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国内方面,去年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扭转了经济下滑势头,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矛盾,房地产泡沫已成为威胁经济健康运行的头号话题。在今年经济政策从重点"保增长"到"调结构"转变的背景下,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所受的压力无疑比去年要增加许多;同时,随着通胀预期逐渐增强,CPI数据不断高升,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也日渐沉重